高雄鐵路地下化展館

高雄車站2023年願景區

未來新高雄車站是個對來自四面八方旅客展現歡迎姿態的建築,連結城市的各個角落與各形態的運輸系統,鐵路地下化計畫全長15.37公里,串聯10個鐵路地下化車站,其中高雄車站是最重要的一環;過去鐵路軌道將城市一分為二,限制了城市的發展,鐵路地下化通車後,將已全面改寫高雄的樣貌,新車站將成為關鍵的交通樞紐,整合了臺鐵、捷運、國道客運、市區公車、計程車及自行車等多種交通運具。

作為城市轉型的重大建設計畫,地面站區的設計旨在提升公共綠地空間的品質、活化當地社區生活,高雄車站中央廣場是對傳統廟埕空間的現代轉化,下沉式的廣場空間上方滿佈橢圓的燈具打亮天花,新的車站大廳以現代的元素轉化傳統空間價值,尊重歷史上各個時期的貢獻,不同歷史階段留下的不同紋理。在台灣,一個鄰里最重要的公共空間是廟埕的廣場,過去最重要的活動都是在廟埕發生,我們將廟埕前方的燈籠轉化成為我們車站大廳拱頂的照明方式,希望讓民眾一出車站,抬頭便能看到美麗的拱頂被打亮,大廳的拱頂天花將成為旅客進入高雄的第一印象,因此照明設計的重點將著重於此,燈具的形式與色彩均參考傳統民間信仰文化的紅燈籠。

作為城市交通轉運的中心,地面層以上的車站設計著重於為鄰近鄰里社區創造更多的公共綠地與活絡的生活空間,數個不同的活動廣場與車站天棚,共同創造出延伸的綠廊,如同大樹一般,保護著高雄熱帶氣候下的露天廣場,在這裡人們相遇,享受清爽的微風或參觀在車站舉行的活動,如農民市場、二手市場、傳統露天歌劇或行動圖書館。

此處將成為高雄市中心最大的綠色公共空間,連結起週邊的地方社區生活,它不僅僅是一個高效的移動中心,車站的天棚層為旅客及居民提供了通往旅館、商業建築、商店、餐館和其他設施的連結,新建的商業空間與旅館將吸引更多的旅人與市民共同探索這嶄新的車站與公共環境。

(高雄車願景示意圖)城市舞台、人們、空間、機能,在地下化的計畫啟動後,高雄車站改善將成為未來高雄城市轉型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