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列印 logo 轉寄分享 logo Facebook logo google plus logo Line logo

 驛站之美

萬華車站公共藝術-光影的軌跡-數位畫廊

【創作者】-袁廣鳴先生與晶矽族群 
【設置位置】-第一月台牆面 
【作品尺寸】-每組長270公分×高330公分×深65公分,共四組 
【作品材質】-電腦螢幕、電腦、紅外線感應器 
【完成日期】-89年11月5日 
【創作構想】-本作品係以一組四件式的互動錄影裝置,其外觀如同傳統畫作,其實是由高畫質螢幕模擬而成的。畫中的影像訊號是由一組特殊的影像控制系統所提供,此系統是連接至車站監控室中的行車控制系統,可接收到列車進出站的訊號,藉以改變畫中的影像。畫中的內容將隨著列車進出站時改變,而呈現火車經過時速度的美感。影像主題內容,取材於: 
(一)萬華的歷史-如昔日艋舺商港的繁華、日據時期的變遷,四、五十年代的市集與街景等。藉由各個時期影像的重現,喚醒觀者對萬華的歷史記憶,藉以增進人們對這片土地的情感與愛情。 
(二)萬華的名勝-包括香火鼎盛的龍山寺、華西街牌樓及小吃、青山宮、祖師廟等。萬華向以眾多的名勝與古蹟著稱,而對到站的觀光遊客而言,本裝置也生動地傳達出萬華兼具文化與趣味的特性。 
(三)萬華車站的演變-如早期的萬華車站、進出站的各式火車、車站服務的人員等。萬華車站在數次的改建中,從原本的日式建築,到現今的地下化,不僅反映了萬華地區的變遷,也縮影了台灣鐵路的發展史。 
(四)靜物系列及passingⅡ系列-展現純藝術與互動裝置的趣味。本件作品是照片與影帶,經過電腦合成處理後,將帶有油畫的質感及詩意與現代繪畫的想像趣味。由於畫中的影像可輕易的更換,除了可不定 期更新以增加新鮮感外,更可配合相關活動(如藝術節、民俗活動)成為動態的藝術海報。 
  創作者希望在此件作品內容的設計上,展現互動科技藝術的新風格,也就是讓觀眾或使用者能也共同參與創作,成為作品的一部份。因此在製作影像的構思及完成階段,加入各方的意見諮詢及使用者測試,使得公共藝術不再是侷限的、被動的、靜止的,而是與環境結合與觀者互動,隨時空變化的。

  • 光影的軌跡-數位畫廊1
  • 光影的軌跡-數位畫廊2
發佈者:交通部鐵道局
更新時間: 2018-05-24 22:16:00